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与中国动漫人才职业培养2009/08/21
2009年,一群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羊活跃于春天的各个角落。情人节花束,私家车贴纸,手机挂件、儿童玩具……,尤其是电影票房,国产动画片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》(以下简称《喜羊羊》)更是彩旗高挂,一路飘红!首映日票房即达800万元,首周末一举突破3000万元,票房总收入高达8500万元。
探索《喜羊羊》成功的原因,且不论其如何占尽天机,趁金融寒潮中人们为缓解压力选择娱乐消费时伺机而上,在积累大量观众群后蓄势待发;也不论中国动漫市场空间如何巨大,国家政策怎样大力扶持。今天,我们单看其内在原因,看其如何再次完美的证明了唯物辩证法中那个古老的定律——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;通过它的成功反思中国动漫人才培养应该注意的问题。
就《喜羊羊》成功而言,其成功取决于其核心运作团队,包括创作与市场运作。
故事原创性
据了解,《喜羊羊》动画监制卢永强,曾任香港TVB编剧。他说,在TVB的工作经历让他懂得剧本首先要吸引人,并具有娱乐性,才能吸引观众。“吸引人”说的正是剧本的故事性、原创性,是剧本创作的关键。不同与当前许多故事题材,《喜羊羊》故事完全原创,许多情节设计来源于真实生活,例如懒羊羊角色灵感就来自于编剧儿时一个上课睡觉流口水的同学;又如编剧回想起小时候眼睛小的人,曾热衷做双眼皮,于是就给眼睛特小的懒羊羊写了一集《大眼睛药水》。同时,影片充满想象力,贺岁版故事便发生在一个蜗牛体内,新颖、奇特。《喜羊羊》故事以狼与羊为主题,简单的矛盾关系,却因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。
没有人爱听重复、无聊的故事,即便是儿童。在专业人士看来,《喜羊羊》以flash技术为主,无论制作水平,还是艺术水平,均不算高。但凭借精彩的内容,仍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。因为观众最关注的,永远不是制作水平的高低,而是故事精彩与否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讲,《喜羊羊》代表原创动画的胜利,这份荣誉归属于动漫原创人才。
成功的定位与策划
目标定位明确,《喜羊羊》将受众锁定于十岁以下儿童群体,他们没有大孩子接触各种媒介信息而形成的非稳定性,却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。
在风格上,早在《喜羊羊》制作期,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邀请玩具商参与建议。其动画形象线条简单、色彩明快,不仅让人觉得轻松愉悦,同时有助于衍生品的开发制作,利于品牌传播。第二,《喜羊羊》人物设计特点鲜明,引人注目。聪明机智的喜羊羊,贪吃偷懒却尽显可爱的懒羊羊,狡猾却不狡诈的痴情灰太狼,刁蛮泼辣略带小资的红太郎……,略带成人色彩的人物设计契合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,在赢得儿童笑声的同时引起成年观众共鸣。第三,人物对白轻松活泼,虽略显幼稚,却不失风趣和幽默。剧场版引入了“山寨机”、“微软黑屏”等流行词语,紧跟时代潮流,无形中受众群向部分成年人扩散。
《喜羊羊》上映时间选择在小学生放寒假的第二天,时机把握恰当,并伺机推出粤语版。其故事情节为迎合市场巧妙加入“牛气冲天”的牛年元素,在贺岁档显得独树一帜。同时,影片邀请明星造势,不仅有阿牛、林峰等明星加盟配音,主题歌曲《Happy 牛 year你最牛》更由阿牛亲自填词献唱。
可见,《喜羊羊》团队在前期策划方面下足了功夫,包括后面将提到的市场推广,《喜羊羊》的发展是经过一番周密计划的。
成功的市场推广
《喜羊羊》与上海文广新闻集团(SMG)、专业儿童媒体运营商优扬传媒合作,借助庞大的新闻媒体平台(SMG旗下13个频道、多个广播频率和新媒体)轮番“轰炸”,迅速展开铺天盖地的的宣传攻势。包括随处可见的公关软文、公交地铁广告、电视广告、商场餐厅海报等等。
从映前到映后,《喜羊羊》系列推广活动频频亮相于各种场合。据悉,《喜羊羊》走了很多展会,只要和动漫相联系的活动都参与。同时,在全国放映期间,举办了很多小朋友喜欢的活动,例如在全国建立了40个“喜羊羊开心乐园”,并在售票处旁搭建了一些合影立体人偶,或者雕塑板、雕塑墙等儿童设施;又如在广州举办爱心专场,组织下岗贫困家庭一起观看影片等公益活动。走下荧幕后,《喜羊羊》又推儿童舞台剧,着手全国55个城市的巡演活动。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渗透到角角落落,直接助力《喜羊羊》票房一路飘红,保证了《喜羊羊》的持续影响力。
在市场运营、品牌管理等方面,《喜羊羊》同样有着精彩的表现。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衍生品授权部,专攻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授权。至今,以“喜羊羊”为主题开发的衍生品已涵盖音像图书、玩具、礼品、多媒体等多个领域。此外,《喜羊羊》与餐饮、旅游等多行业开展合作,为自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
在商业化的今天,《喜羊羊》的成功既离不开精彩的原创剧本,更离不开前期的定位、策划,和后期的市场推广、运营、管理等。显然,在动漫人才培养过程中,针对这些环节开展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。
然而,就中国目前动漫人才培养状况来看,局限于培训机构实力、创建背景、经验等因素,许多动漫培训机构严重缩减策划、运营、管理等课程,有的甚至直接略去。其培养出的人才绝大部分机械的坐在岗位上重复劳动,为国外动画做着加工性工作,成为技术的俘虏,终生无缘动画灵魂。这必然导致中国动漫人才的严重失衡与匮乏,从而致使中国动漫产业链严重断层,恶性循环。
据统计,中国动漫行业人才缺口高达30万,如果把动漫人才结构比作一座金字塔,底部的加工型人才非常多,而处于金字塔顶层的原创人员如编剧、导演、制作却极其缺乏,策划、品牌管理和市场维护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。这正是多年来中国动漫一直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,正是这么多年才诞生一部《喜羊羊》的原因。没有原创人才,何谈优秀作品?没有市场人才,优秀作品又何从被人知晓?中国动漫,一直在走,从未停息。只是回头发现,却一直在原地踏步。人才是根本,人才问题不缓解,中国动漫产业进步又从何谈起!
庆幸的是,我们发现,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动漫关注度的提升,随着动漫在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,中国动漫人才培养问题逐渐引起各方重视。据悉,由北京玩卡通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启动的“梦启工程”动漫精英培训计划,正是以培养适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化“全景”动漫精英人才为宗旨。区别于其他培训机构技术性培训,“梦启工程”不再仅局限于某一动画制作过程的培养,而是从整体出发,从动漫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展教学,培养学员创作、策划、运营、管理等全方位能力,引导学员结合自身优势往不同职业方向发展。该项目得到了北京电影学院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、中国美协动漫艺术委员会等多家机构的鼎力相助,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,多家媒体争相报道。
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,其中,中国动漫人才培养是关键。如今,正是看到了动漫的光明前景,许多动漫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“冒”了出来。是喜是忧?许多专家呼吁,动漫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培养技术型人才,为外国动画培养廉价劳动力,促使泱泱中华沦为外国动画的加工厂。
2009年,一部《喜羊羊》把中国动漫推向了一个新高点,中国动漫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。我们期待,我们也相信,只要解决中国动漫人才问题,中国动漫振兴指日可待,中国动漫未来必定“喜洋洋”!